[转]预算不够, 有互联网公司团建都AA了

2019-01-11

近日,一篇《互联网公司团建观察》刷屏网络,里面提到团建并不仅仅意味着团建,还是公司秀业绩、开总结大会、品牌露出的好机会,团建地点一般和融资情况成正比,“东南亚就值得放在公司招聘页福利上,日韩可以在朋友圈刷屏,欧美至少得出5篇以上PR稿。”

身为职场人,我们或多或少对文章内容产生共鸣,现在年关将近,也是公司组织团建的高峰期。那么,你理想中的团建是怎样的,现实中的团建有哪些难忘之处或是踩过哪些坑,团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

本周小酒馆以公司团建为主题,采访了多位创业者和员工,聊一下团建那些事儿。

千鸟互联创始人兼CEO刘闻波——

团建是另一种形式的工作

我们的团建是分层级的,一个是公司总部组织的团建,一个是部门的团建。总部的团建以季度为单位,部门以月度为单位。

团建最直接的目的,是增加团队的凝聚力,最终是希望能够让整个团队达成更好的默契,大家在生活上也能有更好的连接。这样在工作上,因为大家关系熟,就能更好地配合。

我们公司有一个核心文化叫“在一起”,就是非工作时间,有多少时间跟同事和用户在一起,鼓励大家多交流多配合,这样工作就会更加默契。

我们鼓励所有员工都参加团建,但也不勉强。总部组织的团建,原则上不得请假。当然如果有员工不愿意参加,我们不会有什么处罚,但这个会作为他后期晋升时考评的一个因素。

部门负责人有自行决定团建的权力,每个部门有团建预算,我们也鼓励员工自己出一部分费用,这样他才有更多的参与感。部门的团建,我会观察员工的参与程度,因为这能体现团队负责人的凝聚力,这是我们考核价值观的一个指标。

既然公司出了团建的费用,团建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工作。团建关键是要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。公司总部层面的团建,我们基本上都安排了学习内容,包括会议、表彰等。

团建是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的,即使员工在团建中没有参与具体的工作内容,那也是对团队合作有利的。(记者 黎明)

某影视公司项目经理

团建不精心组织,反倒伤感情

团建对于一个初创公司相当重要,大家在全新的环境里面共同玩耍,能够快速破冰,还能让我交到不同部门的朋友,以后工作中办事也更方便。

我在上一个创业公司的时候,经历也很愉快,在古北水镇,大家白天撕名牌,晚上喝酒泡温泉,很快成了好朋友,也让我见到了领导不一样的一面,发现他也挺不容易的。团建之后,大家在彼此分享的朋友圈照片下面聊得很开心,每次看到那条微信朋友圈动态我都怀念那次团建。

但,令我印象最深的团建就是新入职的公司2018年5月组织的公园健步走。跟周围朋友去东南亚,日韩甚至欧美团建相比,我觉得公园这个目的地让我哭笑不得。

我心目中理想的团建不一定非要去多么高大上的地方,但是希望能够离开我所在的城市去其他地方透透气。但这次团建是让员工跨部门组成不同小组,每组里面搭配一个高管,比赛谁先到目的地,在长走的整个过程中,大家默默无语,一路尴尬地到达终点。

团建不精心组织,还不如不办,反倒伤了感情。(记者 张姝欣)

某互联网公司员工

上次花光经费,这次要员工AA

部门经费在某一次国外之行花光了,所以再次组织去张北团建时,费用是AA,实习生不需要平摊费用。周六从北京出发,四辆车自驾当天下午抵达没有太多草的草原。第一顿饭烤全羊膻味儿十足,让人难以下口,其余菜品也相当一般。

本来说好第二天还要去草原天路,结果起床后大家迷失在一片荒原中,没有吃的没有热水,大家都凉凉了。最后团队负责人提议回京吃午饭……excuse me?

一大早起来,恰逢阴凉细雨,空着肚子还要回京再吃饭,好吧,抵京后是下午四点,在某火锅店狂吃,那也是我第一次遇到火锅里的食物被彻底捞光,光盘速度堪比久旱逢甘霖。

新来的小伙伴得知群发AA收款后暴躁吐槽:“早知道是自费我就不去了”。细想起来,一个美好的周末就荒废在路上,且住得不好,吃得不好,so sad。都说别人家的团建有酒有肉,我们北京周边游就是有风有雨,再也不想吃烤全羊了。(记者 唐亚华)

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员工

大家不愿意团建说明凝聚力不够

我们公司的团建都是以大部门为单位,一个部门四五十个人,很多人都不熟悉,说实话,我更喜欢小集体式的、几个人的出行,什么话都可以直说,而不必事事迁就。

据我了解,很多员工也都不喜欢团建,但是如果都不去的话,那团建的意义就没有了,所以这种时候公司会有强制性规定必须参加,且理论上是不可以请假的。尽管这样,还是会有人用各种五花八门的理由请假,比如没钱、家里有急事或者做手术等。

更何况我们公司的团建预算是每人800元,剩余的款项是用项目奖金和自费凑的,这种情况下大家就更没有什么兴趣了。

其实,大家不愿意参加团建反过来也说明一个问题,选的地方不对或者团队的凝聚力不够,当然大部分情况都是后者。
 
我最不能忍受的是团建的地方总是重复,举个例子,有的公司就是前年去三亚,去年去三亚,今年还是去三亚。

我个人的感受是,团建的形式其实大于意义。首先是展现了一个部门的凝聚力,其次也是团队业绩的一个说明。毕竟,总不能别的部门都出国,我们部门就公司附近的一顿饭?(记者 万珮)

某大公关公司广告汪

去哪儿都是找个地儿和客户喝酒

2018年夏天,团建去了趟三亚,但我们部门10个人,“媒体老师”请了20多人。主要还是为了维护媒体关系,顺便去团建。

当时是周四去周日回,就相当于酒店4日游。第一天晚上刚到酒店就开始喝,大家互相敬酒联络感情,最后喝到酩酊大醉。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,附近随便玩玩,到晚上继续胡吃海塞到半夜,吐到找不着北。就这样持续了全程,到最后一天大家都喝乱了。

这完全就是40多岁的中年男人出去旅游的状态。去哪儿无所谓,就是找个地儿喝酒打牌。但这次团建确实也和媒体联络了感情,为以后工作积攒了不少资源。(记者 张蓝予)

某常年10w+公号编辑

公司让我体验了一把富婆生活

我们不久前去了某东南亚海岛,这趟团建让我得以一窥有钱人的生活。回来之后,我从富婆生活中走出,久久不能忘怀。

我们公司跟我男朋友公司前后脚去了那个国家,但我们体验可能比他们好了100倍。你问为什么?当然是因为我们公司有钱。

公司包下了一整个酒店。两人住一栋别墅,十几栋别墅全都是自己人。酒店直接对着海滩,景色很美,每栋别墅有单独的游泳池,泳池旁边就是吧台,调酒师24小时stand by。酒店全程有管家贴身服务,早午晚都是安排好的当地美食,蛋炒饭里都有大块蟹肉的那种。

有钱人的生活,概括一下大概就是“只要你要,只要我有”。我们有一天想吃榴莲,结果酒店下午就从集市上搬回来一座金枕头(榴莲品种)的小山。啊,怀念富婆生活。

我觉得这对年轻团队来说,应该算是比较理想的团建了,我们团队关系本来就不错,这次出去玩,跟一些平时不太熟的同事也有了交流。

我不太能接受指压板、跳绳、绑腿跑那种类型的团建,但我们今年年会上就有这样一个趣味运动会环节。看在奖品的份上,忍了。(记者 蔡浩爽)

某科技媒体记者

最尴尬的环节是面对面表达感谢

我们上次团建是去北京周边某水库,就是非常常规的公司团建流程。

公司请了个团建师,带着大家做一些肢体互动的游戏,比如分组介绍自己,画队旗,拉着手围个圈什么的。最尴尬的环节就是两个人面对面表达感谢了,要对对方说“感谢你过去一年XXXX”,除了尴尬就是尴尬,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对建立团队凝聚力起到了什么作用。

印象最深刻的环节就是晚上的聚餐,领导定下规矩,大家可以用酒下注,竞标领导手里的奖金,我眼睁睁看着同事为了5000块钱喝了4瓶半红酒,喝完直接倒到了地上。

增强团队凝聚力确实是很有必要的事情,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,否则回到办公室,大家同事关系该是怎样还是怎样。

日常工作中对团队氛围的调节,可能要比这种形式主义的团建有意义得多。在我看来,真正理想的团建,应该是以享受为主、奖励性质的出行。(记者 蔡浩爽)

大型律所员工

“千人集会”要所有人满意几乎不可能

1月4日,公司刚刚组织了团建。从知道这件事到最终成行,我都是抗拒的。和一千多人一起团建,就难免要接触平时不熟悉的同事,也就免不了要彼此寒暄,我不太习惯。

还有一点,由于工作的特殊性,一旦用工作时间出去团建,延误的进度还得在休息时间再补回来。

虽然不是很想去团建,但顾及部门的荣誉,最后还是去了,发现了很多惊喜。

公司选了当地最大的两家酒店,吃住条件不错,还贴心的准备了防寒的衣物。在集体活动环节,接触到了不熟悉的同事,做了互动类游戏,与很多原本不熟悉的人交流之后,还是有很多收获,与我原本设想的有差别。

不同想法碰撞后,给了我更多思考问题的角度。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生活,很少能有这样的机会去接触这么多人,仔细去听他们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认知。团建是一个公司输出企业文化的途径,通过团建,我们也能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工作环境和身边的同事。

其实仔细想想,我们公司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有分部,光北京总部就有一千多人。所以每年团建,就是一场“千人集会”。选择一个团建地点,要所有人都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。能找到一个可容纳这么多人,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就已经很困难。如果能让多数人感到不虚此行,真的需要花些心思。

我们这代人,可能更多把“以自我为中心”当做褒义词,但同时,集体意识也相对较弱,我们更多可能更习惯关注自己的感受,去做让自己开心的选择。这样大规模的团建,就好比是让我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,去体验了一次不同社群所带来的新鲜感。

(记者 闫丽娇)


新京报
记者 万珮 蔡浩爽 黎明 闫丽娇 唐亚华 张蓝予 张姝欣 编辑 魏佳 校对 卢茜


开启108种团建玩法